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
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人民法院在线服务 法院文化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法院文化->法官风采
这里的法官,在“断案”中“治心”

  

兴泾镇地处银川市西夏区南部,在这个少数民族占辖区总人口数98.4%的移民乡镇,民族风情浓郁,劳动力资源丰富,肉牛养殖、食品加工、现代仓储物流等特色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效能日益彰显。

在兴泾镇法庭,这个处于“熟人社会”与法治建设交汇处上的“神经末梢”,各类“家长里短”的“小案”亦如复杂的谜题,法官是破题人,他们以调解为笔,在法理与情理中讲透是非曲直,书写着“案案关乎民生、件件连着民心”的公平正义。

“当矛盾纠纷进入诉讼程序,法官要做的,很多时候不仅仅是断案,更是‘治心’。”兴泾镇法庭庭长赵玉顺是这样“说的”,法庭的干警也总是这样“做的”。

 

以心换心、以情共情

清官能断“家务事”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务事”有着错综复杂的情感和利益纠葛,难点不在能否将一碗水端平,而是在平衡利益的同时,是否真正解开了当事人的心结。

兴泾镇的上门女婿与岳父岳母共同生活13载的平静,在110万元拆迁款到账的那一刻轰然碎裂。因分家析产产生的矛盾,像雪球般越滚越大,最终演变成肢体冲突,女婿冲动之下用螺丝刀捅伤岳父面部。此后,镇政府、派出所多次调解无果,女婿扬言要继续报复岳父,这起纠纷如同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牵动着众人的心。

面对这一具有“民转刑”高度风险的家事纠纷,兴泾镇法庭迅速牵头,联合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组建调解小组。各部门分工明确,法庭法官凭借专业法律素养剖析案件,综治中心统筹协调资源把控全局,司法所工作人员以丰富经验缓和对立情绪,派出所民警则时刻警惕保障调解安全,一场化解危机的行动在兴泾镇法庭“石榴花开调解室”正式拉开帷幕。

“盖房子我也出力了,这些钱有我的份!”“(盖房子的)地是我的,钱自然就是我的!”

调解现场剑拔弩张,双方你一言我一语,控诉和谩骂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刀,深深刺向彼此内心深处。

作为主审法官的兴泾镇法庭庭长赵玉顺深知,此刻唯有先让双方宣泄情绪,才能打破僵局。于是,他们耐心倾听双方长达数小时的陈述,任由那些积压已久的不满与委屈如潮水般倾泻而出。待双方情绪稍稍平复,调解人员开始释法析理,细致讲解分家析产的法律条文,明确财产分割原则,让双方知晓自身权益边界。

与此同时,赵玉顺法官巧妙引导双方回忆13年来共同生活的温暖场景,从一起劳作的汗水,到节日团聚的欢笑,一桩桩、一件件,唤醒他们内心深处对亲情的珍视。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经过整整5 个小时的不懈努力,在调解团队的法理分析与情感攻势下,双方终于放下成见,达成协议:岳父分割20万元给女婿。这场险些酿成大祸的家庭纠纷,在法治与温情的双重作用下,最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家事案件,既关乎“小家”温馨、又关乎“大家”安宁。家事纠纷不仅考验法官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法律的能力,更考验法官对亲情关系的把握。“兴泾镇居民因移民较多,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想法比较简单,因意气用事打官司的情形时有发生,要想方设法尽力调解,尤其是把各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促进纠纷又好又快解决。”这是兴泾镇法庭干警总结下来化解兴泾镇各类纠纷的心得。

作为自治区第一批获得“塞上枫桥人民法庭”荣誉称号的派出法庭,兴泾镇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因地制宜创新实践“石榴花开”调解法,积极构建“法庭+基层组织+社会力量”的多元解纷模式,同时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和预测预警,发现受理案件中高风险民事纠纷时优先组织力量调解化解,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在调解过程中义正辞严讲清“法理”,循循善诱讲明“事理”,感同身受讲透“情理”,用心用情用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真正将群众间的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以刚止暴、以柔释怨

“零容忍”亦可“有温度”

 

家庭暴力不是“家务事”,而是侵害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家庭暴力行为,以有力的司法举措守护家庭和谐、社会安宁,是兴泾镇法庭一直付诸行动的生动实践。

禹某长期遭受丈夫兰某暴力侵害,在最后一次被家暴中反击致其重伤。经检察机关认定,禹某属正当防卫并被释放。禹某随后起诉离婚。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目的不是惩罚施暴者,而是保护受害者,快捷、高效的裁发是关键。”受理案件后,兴泾镇法庭迅速启动“快速响应-多元联动-柔性调解”全链条工作机制,深入研判案件风险隐患,考虑到双方争端不断、积怨已深,依法为禹某签发人身保护令,为其筑起人身安全“防护墙”。

面对案件敏感性及双方矛盾激化态势,法庭迅速会同综治中心、妇联、社区、民政等部门组建专业解纷团队:由妇联委派心理咨询师为当事人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助禹某及其子女走出家暴阴霾;由社区网格员发挥辖区人熟地熟优势,深入社区走访问询矛盾根源;由民政部门按照相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为禹某提供基本生活救助,使其后续生活更加有保障。

“面对破裂的婚姻,部分当事人可能会难以承受,内心产生各种极端的负面情绪,调解时要讲求方法和技巧。”赵玉顺法官说道。调解过程中,他通过“背靠背谈心+面对面释法”,结合《反家庭暴力法》《民法典》等法律条文,向双方当事人阐述家庭暴力的违法性质及法律后果,围绕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争议焦点进行多轮调解,同时从情感、伦理角度引导双方理性处理婚姻关系。“家暴没有任何借口,你的所作所为已经构成犯罪。”“你们原本是有缘分的,缘分尽了就好聚好散,给这场婚姻一个完整收场。”

……

在一轮轮、一次次的调解中,赵玉顺法官耐心倾听双方意见,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释法析理,并与各部门反复沟通协商,深入分析矛盾根源,最终促成双方达成离婚协议,矛盾纠纷得以实质性化解。

家暴行为触碰道德底线,不容挑战。在办案实践中,兴泾镇法庭坚持以刚止暴、以柔释怨,建立以“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化解在前”的婚恋家庭矛盾纠纷处置机制,构建“1名法官+1名妇联干部+1名密切联系人”的家事调解团队,从“硬裁判”转变为“软”疏导、“柔”调解;精准研判矛盾纠纷,联动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村(社区)每月召开矛盾分析排查联席会议,集中政法专业力量为群众现场释法说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针对涉家庭暴力、未成年人等案件,采取电话回访、上门回访等方式适时回访,帮助群众彻底解开“情结”“心结”“法结”,真正做到群众反映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找准切口、有的放矢

一展兴泾新“枫”尚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在以司法力量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兴泾镇法庭从未缺席。

两年前,“枫桥式共享法庭”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兴泾镇的各个社区、村委会。不论工作多忙,法庭干警们总会来到“枫桥式共享法庭”,或是在这里调解纠纷定分止争,或是“巡回庭审”普法宣传,亦或是和居民们拉拉话,说说“家长里短”,和村干部聊聊社区内居民的情况,需不需要帮助。通过这样的“唠家常”,兴泾镇法庭逐步形成了“全程、全心、全力”调解理念,秉持“用心、暖心、换心、耐心”,善于“挖内力、用柔力、使巧力、借外力、聚合力”的“三全四心五力”调解法,妥善处理了大大小小“鸡毛蒜皮”的琐事纠纷。

“移风易俗”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命题。走进兴泾镇法庭,LED屏幕滚动播放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和抵制高额彩礼的宣传视频,墙面上展示着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及辖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法律文书,无时不刻引导着来访群众要遵规守法、树立文明乡风。

“彩礼本质不在‘财’而是‘礼’,本应是双方家庭互相尊重祝福的象征,而不是衡量诚意和爱意的标准。”在兴泾镇法庭《婚姻家事及高额彩礼》案例汇编的扉页,这行字赫然醒目。近年来,兴泾镇法庭深入推进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工作,最大程度发挥司法裁判的指引、评价、教育功能,妥善审理离婚、涉婚约财产纠纷等涉彩礼纠纷案件,调解成功率达57%。

“我家两个丫头出嫁都是‘零彩礼’,不能给家长和孩子增加负担嘛。”“希望儿子结婚时亲家也少要点彩礼。”马大爷看着手里的宣传彩页自豪地说。

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每逢阳历日期尾数2、5、8都是兴泾镇百姓赶大集的日子,在烟火气升腾的集市上,兴泾镇法庭有一个固定的普法摊位,推出的产品就是“送法下乡村”。法庭干警们以集市为平台,向群众发放图解手册、案例汇编等宣传资料,用大家伙能听懂、愿意听的方式讲解法律常识,潜移默化中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与此同时,兴泾镇法庭积极延伸司法职能,打造“石榴花开”人民法庭司法服务品牌、“山川共济”移风易俗司法工作站、共治共享“枫桥式人民法庭”等司法品牌,参与拟定村规民约修改方案,并结合各社区实际推出《新兴泾 新风尚》村规民约蓝本,引导村民委员会确定彩礼、礼金、婚宴等倡导性标准,把“实打实”的司法服务延伸至基层一线。基层治理需要系统推进,文明风尚需要联合营造。兴泾镇法庭还联合镇政府、村居两委,通过召开高价彩礼整治活动动员会,携手妇联开展抵制高额彩礼等主题宣讲活动,积极组织各村居社区推选“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工作专干”,定期开展调解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大力倡导“零彩礼”,积极鼓励“低彩礼”,有效遏制“高彩礼”。

让司法更亲民、诉讼更便民、服务更惠民,是兴泾镇法庭对当地群众作出的承诺。实际上,在基层治理的坦途大道上,兴泾镇法庭的干警们坚持在“断案”中“治心”,在“溯源”中“清源”,在“析理”中“明理”,在“教化”中“导善”,他们用实际的行动,让良法善治浸润人心、绘就“枫”景如画,让和美和谐的文明新风在兴泾镇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来源: 责任编辑:
☆ 银川中级人民法院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银川中级人民法院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银川中级人民法院网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银川中级人民法院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银川中级人民法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银川中级人民法院网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