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是夏至日,银川迎来入夏后最热的一天。暑气蒸腾下,来到兴庆区中山南街“共享法庭”参加调解的矛盾双方亦是满腹焦躁。
“共享法庭”内调解的是一起涉幼儿健康权纠纷。
在兴庆区某幼儿园就读的吴某某,今年4月某日在老师监护下参加攀爬活动时不慎跌落,造成胳膊骨折。吴某某治疗期间,该园为其支付全部医疗费用。后双方因治疗产生的营养费、护理费等费用承担问题未能达成一致,遂走进“共享法庭”,想听听法官怎么说。
这是我担任法治指导员在“共享法庭”组织调解的第五起纠纷。我虽是一名刑事法官,但自今年我院全面加快“共享法庭”建设以来,刑庭亦负责对接辖区内两个街道的“共享法庭”建设工作,中山南街“共享法庭”便是依托兴庆区中山南街天都十六区综合警务工作站良好的硬件设施挂牌成立,“开门纳客”。
用一般标准来看,“共享法庭”受理的纠纷大概只能算作“小案”,争议事实简单,案涉标的不大,但当事人寻求帮助和指导的期望尤为强烈。用群众朴素的话说,就是想来这里“要个说法”。“共享法庭”虽小,却承载着群众满满的期许。
“小案无小事、小案不小看、小案不小办。”能否将普惠优质的司法服务为人民群众配送到家,让他们以最低成本化解纠纷,对我们一线法官来说,虽不算作“压轴题”,但也考验“纯功夫”。
在我看来,能动司法不是一个高居庙堂的概念,只有俯身迈步,融入群众之中,倾听他们的诉求,厘清他们的纠结,以“如我在诉”的同理心和“止于至善”的公正感,讲尽道理、说尽法理,让群众走出“共享法庭”时不再剑拔弩张,便是对能动司法的生动注解。
在一次调解工作结束后,返回院里时暮色浓重,想到我们的努力能够为这纷杂人间多添一份平静,成就感油然而生,便写下一首三行小诗:
“法官勤入市,小事不登堂,愿你今生与公正为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