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
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诉讼服务 司法公开 法院文化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新闻中心->法院要闻
向“新”出发,从“融”而行

  
      银川中院 “豸·平”融媒体工作室

  “职工之家”揭牌仪式

         暨全市法院文化宣传工作座谈会举行   

  

  “文化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有着亘古长青的生命力。”12月29日,在银川中院举办的“豸·平”融媒体工作室和“职工之家”揭牌仪式暨全市法院文化宣传工作座谈会上,银川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路华发表了他对新时代法院文化宣传工作的理解。

  活动首先由路华为银川中院“豸·平”融媒体工作室和“职工之家”揭牌并发表致辞。

  银川中院西区“职工之家”

  银川中院“豸·平”融媒体工作室。“豸·平”,“豸”即獬豸,能辨别是非、判断善恶,是守护公平和正义的象征;“平”即法平如水,象征银川中院温良如水的司法品格。

  如何做好新时代法院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做好新时代法治宣传工作?如何打造新时代首府法院“三重”型领军人才?隆冬时节,窗外寒气逼人,会议室里,围绕三个议题,大家展开热烈讨论,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

  银川中院政治处副主任马海婷从“豸·平”融媒体工作室建设理念出发,阐述了对“守正创新”的理解,并结合实际工作经历,从文化产品、文化承载力、网络舆情等角度谈感受感悟。她说,法宣人是孤勇者更是追光者,惟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才能实现有为有“味”有“位”。

  “什么是宣传?说话算不算宣传?现在动辄要出圈,要出哪个圈?出圈后要做什么……”“一个人只要在讲话,就是在宣传,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回答什么;时代需要什么,我们就书写什么。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法院文化工作做成一棵常春藤,常绿常新”。兴庆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鲁玉的分享,引发与会者共鸣。

  灵武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郭浩从朱熹的《观书有感》《春日》两首古诗中的哲学意蕴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文化,他主张从中汲取营养,挖掘经验,助推新时代首府法院文化建设。

  “建议持续抓案例库建设工作,为业务办案提供指导和参考,有效提升规范化办案水平”。银川中院研究室法官助理冯杰说,“裁判文书是最直观的法院文化,文化的无形力量可以运用在裁判文书中,明事理、论法理、讲情理、通文理、顺条理,以文说解,以文化人”。

   西夏区人民法院审管办主任赵京京说,要加强“职工书屋”规范化建设,营造书香法院的文化氛围,让干警们都浸润在书香之中,让勤阅读、乐阅读、爱阅读蔚然成风。

  最后,路华就三个议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用好一把盐。用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把盐”。信守“盐”之正味,讲究“盐”之入味,把准“盐”之调味。要通过因时制宜、用量精当、循滋入味,达到有的放矢、精准滴灌、事半功倍的效果。

  捧出一颗心。捧出一颗真诚之心,写最真诚的文章,说最真诚的话,尽最好的力,用此生最好奋斗,去回馈人民和国家。

  铸好一把剑。让自己成为一把最好的剑,这把剑可以面对平庸、面对困难、面对邪恶。披荆斩棘,守法扬善,步履所及,便是民心所安;弘法宣理,仁礼并行,宣判所言,便是正义行处。

  路华说,希望银川两级法院在司法宣传中,做到守正创新、革故鼎新、与时俱新。要敢想敢干,争当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彰显法治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文化是升维奋斗,平庸是降维打击。文化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没有文化引领的生活,是一种降维打击,有文化引领的生活才是升维奋斗。文化是高质量司法审判的发展境界、高形态人民司法的价值观念。有文化的法官,有文化的案例,有文化的司法活动是新时代银川法院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文化是沧桑的历史,是繁荣的现在,更是璀璨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去热爱、去奔赴山海,去播撒法治的种子,让法治文化“落地开花”,绘就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法润银川”新画卷。

来源: 责任编辑:
☆ 银川中级人民法院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银川中级人民法院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银川中级人民法院网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银川中级人民法院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银川中级人民法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银川中级人民法院网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