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执法有效率,亲民廉洁高作风”。10月9日,记者在银川市金凤区人民法院西湖法庭法官蔡露的办公室里见到了当事人点名送给她的锦旗。
“公正”二字背后,有一个蔡露当庭拆穿被告虚假陈述的故事。
2024年,原告向被告供应了一批柴油,然而被告却一直未付20余万元货款。今年1月,多次索要未果,原告拿着一份签有被告名字的结算单作为证据走进了法院。3月份,西湖法庭开庭时,被告当庭否认自己在结算单上签过字。鉴于出现新的情况,原告请求对签字笔迹进行司法鉴定,金凤区法院按照程序组织双方选定了司法鉴定机构,进行笔迹鉴定,但是司法鉴定机构又以该结算单为复印件,退回了鉴定申请,案子就此陷入僵局。
“我当时也有点头疼该怎么破局,所以就趁着一次下班后又一边跟当事人联系,一边把所有证据卷宗翻了一遍。”蔡露告诉记者:“电话里原告突然说起一个细节:涉案货物由被告公司的司机负责运输,且结算单正是由该司机取走并交由被告签字后返还。”
这一细节成为突破案件的关键。经由原告申请,该名司机被追加为案件第三人。但送达又成了梗阻,因第三人的不配合,传票始终未能成功送达。眼看着原告急需货款周转,蔡露与书记员随后两次上门找到家里,最终将传票亲手递到了第三人手中。
6月份,庭审如期召开。蔡露连问几遍第三人“签字是否为被告所签”,但其并不正面回应,且频繁低头查看手机。蔡露让其交出手机后,发现该第三人与被告之间存在不当交流迹象,当庭对其违反法庭纪律的行为予以训诫。
“证据很明确,供货事实也很明确,意图抵赖没有意义。何况,做生意最是讲究‘诚信’,一次抵赖就是一次失信,你确定这是你想要的结果吗?”蔡露当庭引导,并向当事人及代理人阐明虚假陈述、妨碍诉讼的法律后果,以及对其诚信记录可能造成的长远影响。
一番批评教育后,被告当庭承认自己确实签了字,双方很快达成了调解协议,被告从7月起到2026年3月底,分四次付清货款。尽管前期一波三折,但9月底,原告顺利收到了第一笔付款,第一时间便给蔡露送来了锦旗和感谢。
记者注意到,这是蔡露团队今年办结的第1322起案件,调撤率达89.1%。“案件量大更需心细,找到冲突的‘根儿’,说透症结的‘理儿’,这样才能避免一案结多案生。”蔡露道出了自己的办案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