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
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诉讼服务 司法公开 法院文化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法院文化->法官风采
曾承富:这个法官有点“轴”

  

  曾承富是个爱做菜的法官。

  曾承富做菜,最幸福的是家人,最苦恼的也是家人。

  曾承富是湖北恩施人,擅长做家乡菜,也经常挑战一些新菜系。

  他每次尝试新菜品,最好能一蹴而就,一旦失败,身上的那股“轴”劲儿就上来了。比如第一次做毛血旺这道硬菜,失败了。之后连续几周,曾承富家的餐桌上,毛血旺就变成了常驻客。

  本着“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的原则,曾承富一有空就做毛血旺,一有时间就研究毛血旺,从食材到制作工序再到火候,层层把关,逐一攻破,终有一天,迎来了客人的拍案叫绝。只不过苦了家人,要日日面对毛血旺,曾承富最后成功时,看全家人的脸都像毛血旺。

  曾承富攻克毛血旺的这股“轴”劲儿,在工作中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来自内蒙古的神秘信件

  每年端午节前后,曾承富法官,都会收到一封来自内蒙的信。

  “曾法官,我现在自己种了蔬菜,红的西红柿、绿的辣椒、紫的茄子……我真诚地邀请你来做客,来尝尝我种的菜。”

  信一写就是四年,一直到曾承富调离原来工作单位,变更了地址,才失去联系。

  给曾承富写信的,是长期居住在内蒙古的张有福(化名)。

  张有福已经六十多岁了,在他的生命当中,曾经有一个案子,贯穿了二十多年,立案时他四十岁,拿到执行款时,他已经是一位花甲老人。

  张有福一生都感念为自己办案的曾承富法官,没有他的那股“轴”劲儿,很难会有后来的结果。

  时间回溯到2017年,还在兴庆区法院执行局的曾承富法官,接到了一个案子。案子的立案时间是20年多前(1994年),九十年代的判决书写得非常简单:赵大柱(化名)欠张有福麦子款4万元。赵大柱信息只有姓名和年龄,连具体的出生年月都没有。

  因为信息太少,时间间隔太久,赵大柱这个人根本无从找寻。曾承富找来张有福,希望他能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我和赵大柱原本也不认识,后来通过一个中间人牵线,我给他供麦子,他按市场价给我钱。最后一次交易,麦子款是4万元,当时赊了账,但后来就再也找不到赵大柱了,他居住的地方我也只是知道大概片区,没有具体地址。”

  曾承富跟着张有福,找到了赵大柱二十多年前的居住区,当年的平房变成了高楼大厦,很多人早已搬迁。

  赵大柱一时间成了一个迷。张有福也回到了内蒙古,二十多年了,他早都不抱希望了。

  可曾承富不死心,一有空就跑到赵大柱原居住区去打听。他一家家问过去,确实有人依稀记得赵大柱这个人,但都不知道具体去向,所以每次都是无功而返。有一次,在曾承富快要离开时,一位居民说:“赵大柱这个人不安分,平时爱喝酒,一喝酒就喜欢闹事。”

  就是这句话,又给了曾承富一点希望。拆迁户,不安分,爱喝酒闹事,凭着这些支离破碎的信息,曾承富查阅了全银川市已生效的刑事裁判文书,其中有一个被判缓刑的人,姓名、年龄和赵大柱完全吻合。

  在确认这个人就是当年欠张有福麦子款的赵大柱之后,曾承富给远在内蒙古的张有福打了电话,六十多岁的张有福,在二十多年后,终于拿到了当年的麦子款(本息共计10万元)。

  因为赵大柱当时给的是现金,曾承富不放心,便开着警车,一路护送张有福到车站。回到内蒙古后,张有福开始“每年一信”,邀请曾承富去内蒙古。他知道曾承富不会接受,但他只是想再试试:像当年曾承富办理他的案子时,穷尽一切可能一样……

  我的儿子在大新

  曾承富的“轴”,并不是战无不胜的。有时候跋山涉水、进村入户,累到眼冒金星,也未必会有一个满意的结果。       

  曾有一位八十岁的黄奶奶,给曾承富出过一道难题。

  黄奶奶是甘肃人,曾在兴庆区大新镇和儿子儿媳一起居住过一段时间。一次,和儿媳闹矛盾后,她离开了家,到法院起诉儿子要赡养费,法院判了两个月赡养费,共六百元。可之后黄奶奶再也联系不到儿子,于是她找到曾承富法官。

  “我的儿子在大新”,这句话是黄奶奶初次见到曾承富时,给出的唯一有用信息。

  曾承富要用这个信息,从大新镇八万人当中,找到黄奶奶的儿子。

  怎么找?

  曾承富和同事们开着车,拉着黄奶奶,挨家挨户地找。

  他们也曾去过乡政府、社区、村委会,找过黄奶奶儿子的前房东,但因为是外来务工人员,房子是临时租住,能找到的有用信息很少。最后还是回到黄奶奶儿子曾租住房屋的周边,一户户去敲门,一家家去询问。

  第一次失败后去第二次,第二次失败后去第三次……找到第六趟时,曾承富和同事们的花销,早都超过了六百元。

  曾承富对黄奶奶说:“要不我给你六百块,你先回甘肃老家,以后一旦有了线索,我再通知你。”

  黄奶奶不肯要钱,她不单为了六百块钱,也想找到儿子。

  故事结尾,曾承富并没有找到黄奶奶的儿子。黄奶奶撤诉回了老家。但这并不影响曾承富下次遇到同类型案件时,继续使用“笨”办法。曾承富说,法官是个良心活,那一趟趟自己用双脚丈量出来的路上,未必会有案件的结果,但一定会闪烁良心的光芒。

  树上的同事

  曾承富在兴庆区法院执行局的八年时光中,有人送锦旗、感谢信;有人一生感念他的好,种一方菜都想给他留一朵;有人将他视为“天敌”,找人围追堵截,放狗追着他满世界跑。     

  有一次在村里执行案子时,被执行人一看到执行干警就放狗,大家一路狂奔,一名干警无处躲藏,最后爬上了村口的一棵大树。曾承富赶去营救时,他像一片受尽了惊吓的树叶,挂在树上,风雨飘摇,看着又心酸又好笑。

  这都是法院人的日常。有人爱,也有人怨。曾承富曾帮助一家饭店的二十名服务员讨要工资,饭店老板一开始东躲西藏,曾承富便用熬鹰般的意志,在她家门口蹲点,每天早晚两趟,风雨无阻,雷打不动,比上班打卡还勤勉。一日不行两日,两日不行三日,最终熬塌了饭店老板的心理防线,一分不少地付了服务员的工资。

  二十个服务员一起为曾承富送来了锦旗,可饭店老板提起曾承富这个名字,就气不打一处来:就没见过这样的人,真是又笨又“轴”!                 

  事实和饭店老板所理解的正好相反,曾承富其实很聪明。      

  曾承富当年在通过公务员考试的同时,还拿到了南京大学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2022年银川中院的遴选考试,他从几十个人当中脱颖而出,这样的曾承富,又怎么可能笨呢?可在工作中,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遇到问题时,他还是会选择下苦功夫,用“笨”办法。用燕子衔泥、老牛爬坡般的姿态,一点一滴,一砖一瓦,慢慢建设起自己的高楼。

  进入中院行政庭后,曾承富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闲暇时,他依然会下厨做菜,也会邀请同事们到家里做客。当然,餐桌上自然少不了那道名菜——毛血旺……

来源: 责任编辑:
☆ 银川中级人民法院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银川中级人民法院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银川中级人民法院网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银川中级人民法院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银川中级人民法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银川中级人民法院网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